基因检测产业现状及未来市场增长点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类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基因检测产业及疫苗产业在疾病诊断、预防方面作出很大贡献。本文将从企业、资本、产品、集采等关键词出发,阐述近几年基因检测产业的几点变化,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市场机会点。


  基因检测产业现状
  资本

  2021年以来,基因检测领域融资179起,融资数量超过2019、2020年,B轮之前融资占比达到69.8%。
  2021年基因检测企业融资轮次集中在早期阶段,其中种子/天使轮达到23起,A轮64起。
  产品
  数据显示,近四年我国累计批准基因检测产品280件,其中,新冠检测类产品超过80件,肿瘤、慢性病等其他疾病基因检测产品审批速度减缓。另外,与化学发光相比,基因检测领域产品审批速度远远落后。
  集采
  截至2020年末,我国体外诊断(IVD)产业在体外诊断六大细分领域获得国家药监局生产批文的企业有近1700余家,其中基因检测企业为206家。
  截至目前,7省已启动体外诊断带量采购,3600家基因检测企业、206家产品获批,基因检测及体外诊断产业震荡情况或比医药更甚。
  上市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有15家体外诊断试剂相关企业上市。其中,万泰生物市值增长近30倍,纳微科技增长近10倍,市场快速增长,一大批龙头企业通过上市完成更多的资本积累,为后续产业整合做准备。
  国际化
  中国医药健康产品在全球销售、推广方面拥有难得的出海机会。截至6月11日,667家企业新冠检测试剂产品进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取得国外标准认证或注册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清单》。
  对基因检测产业未来市场的判断
  随着基因测序成本持续降低,更多的应用场景得以实现,基因检测应用场景或将完成对肿瘤、慢性病、个人检测的覆盖。
  传染病领域成为近两年基因检测市场的最大增长点,随着各地灾备物资中心建设,基因检测企业须重点关注传染病检测应用;孕前检查及遗传病检测是基因检测应用最早的领域,三胎开放后将拥有大量市场机会,此外,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我国不断推动新生儿筛查工作,产前检测潜在市场需求同样巨大;我国慢性病防治形势严峻,基因治疗有助于实现慢性病精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一药、一人一量”;随着抗肿瘤靶向药进入医保,肿瘤早筛/伴随诊断方面基因检测发展机遇也将来临;微生物基因检测或成为新的蓝海,但其产业化尚需时日。
  基因检测还可应用于肠道菌群领域。2004年以来,Nature、Science等顶级学术期刊刊载了大量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和健康的研究论文,表明糖尿病、癌症、自闭症在内的超过50多种疾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基因检测在肠道菌群检测中具有较多优势:速度快、通量高;省去样品培养环节,减少污染风险,提升准确度;最多可检测近7000余种病原微生物,远高于传统手段;试剂耗材相对传统手段使用较少,成本较低。
  此外,基因检测能够应用于肿瘤精准免疫治疗。新生抗原的肿瘤疫苗与其他抗癌药相区别的特点是“个性化”,即每位患者使用的疫苗都来自自体基因突变,各不相同。这种方法最重要的基础是得益于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针对每位患者进行全基因组和RNA测序,找出所有突变基因后通过复杂的计算,锁定最容易引发免疫反应的“靶点”,再以此设计疫苗对患者治疗。
  从产业聚集看企业选址
  截至目前,国内基因检测企业超过3600家,企业集中在广东省、山东省、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等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的地区。
  在企业成立方面,2018年基因检测新增企业数量达到顶峰,近两年由于疾病检测需求爆发式增长,基因检测新成立企业快速增加。
  数据显示,医药产业已呈现高度集群势态,企业在扩容扩产或开拓新市场时,从单一维度考虑选址影响因素已无法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根据发展阶段梳理核心需求,通过考量多维度因素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

(摘自中国食品药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