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医用敷料出口量升价降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最新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下同),我国医用敷料出口额5.38亿美元,同比下降11.96%,出口价格同比下降14.54%,出现出口额、出口单价“双降”格局,且降幅较大。但是,同期医用敷料市场需求量并没有降低,出口量同比增长了3.01%。按月统计,1月、2月是传统出口淡季,医用敷料出口额分别为2.11亿和1.60亿美元,同比分别降低了18.6%和24.46%,出口价格则同比分别降低了18.81%和19.18%。3月份出口转好,出口额1.68亿美元,同比上升18.08%,出口价格的降幅缩窄到5.14%。
 
  欧亚市场量升价降明显
  从各大洲市场来看,我国医用敷料的最大出口目的市场是欧洲,出口额1.92亿美元,同比下降2.86%,金额占比35.71%,出口价格降幅21.51%,出口量则上升23.76%。出口额降低主要源于价格降幅过大。其中,对欧盟的医用敷料出口额1.83亿美元,同比下降3.19%,出口价格下降20.74%,出口量则上升22.14%。
  北美洲是第二大出口目的市场,出口额1.79亿美元,同比下降14.37%,金额占比33.32%,出口价格、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2.97%、11.75%。与对欧洲的出口不同,我国对北美洲出口呈现数量、价格、总额全面下降的情况。
  第三大出口目的市场是亚洲,出口额1.04亿美元,同比下降3.2%,金额占比为19.36%,出口价格下降36.3%,出口量则大幅上升51.96%。在亚洲范围内,对东盟的出口额为1842.17万美元,同比下降7.65%,出口价格降幅43.02%,出口量则上升62.06%;对中东的出口额为2579.16万美元,同比下降13.89%,出口价格降低39.94%,出口量则上升43.38%。
  从具体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看,对前100出口目的地的出口额合计5.33亿美元,同比降低11.27%,金额占比为99.03%;对前50出口目的地的出口总额5.01美元,同比降低8.20%,金额占比为93.09%;对前10出口目的市场的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同比下降8.27%,金额占比71.48%。其中,美国仍然排在第一位,出口额为1.71亿美元,同比下降14.68%,金额占比为31.76%,出口量、出口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0.85%和4.3%。其次是英国,出口额4274.13万美元,同比上升9.15%,金额占比为7.94%,出口量同比降低4.55%,出口价格同比上升14.36%,是前10大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出现出口额和出口价格双升的。第三是德国,出口额3995.87万美元,同比下降9.63%,金额占比7.42%,出口量同比上升17.69%,出口价格同比下降23.22%。
 
  五种产品出口量价均下降
  按照出口商品编码,医用敷料共有13种产品,出口额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药棉、纱布、绷带,出口额1.74亿美元,占比32.35%,出口额、数量、价格同比分别降低15.78%、4%、12.27%;化纤制一次性或医用无纺织物服装,出口额1.53亿美元,占比28.42%,出口额、数量、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7.28%、0.35%和16.99%;其他胶粘敷料及有胶粘涂层的其他物品,出口额7150.49万美元,占比13.28%,出口额、数量、价格同比分别上升5.44%、3.67%、1.7%。
  值得关注的是,在13种医用敷料出口产品中,出口额同比上升的仅有2种,分别是其他胶粘敷料及有胶粘涂层的其他物品,急救药箱、药包;出口量同比上升的有7种,包括漂白全棉医用纱布、其他材料制一次性或医用无纺织物服装等;出口价格同比上升的仅有1种,即其他胶粘敷料及有胶粘涂层的其他物品;5种商品的出口额、数量、价格均呈下降趋势,分别是药棉、纱布、绷带,化纤制一次性或医用无纺织物服装,其他软填料及类似物品,经过药物浸涂或制成零售包装提供医疗、外科、牙科或兽医用,橡皮膏,棉或麻一次性或医用无纺织物服装。
 
  出口来源市场集中度提高
  湖北、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是前5大出口省市,相关出口总额4.56亿美元,同比下降7.82%,金额占比84.71%,表明市场集中程度较高。其中,湖北医用敷料出口额1.28亿美元,同比下降8.72%,金额占比23.73%,出口量同比大幅上升14.13%;江苏出口额1.24亿美元,同比下降10.06%,金额占比23.06%,出口量同比下降4.75%;浙江出口额8444.21万美元,同比下降13.72%,金额占比15.68%,出口量同比下降5.74%。
  我国有2028家企业从事医用敷料出口业务,较去年同期的1962家企业出口6.12亿美元的医用敷料,出口企业数量虽有增加,但是企业平均出口额有所降低,从31.17万美元滑落至26.55万美元。前50企业的出口总额2.92亿美元,同比增加2.16%,金额占比54.12%,金额同比下降4.93%;前10企业出口额1.43亿美元,同比下降5.73%,金额占比26.49%。
  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排在第一位,出口额2.75亿美元,同比下降7.47%,金额占比51.11%,出口量同比增加22.92%,价格同比大幅下降24.72%;三资企业出口额2.29亿美元,同比下降9.98%,出口量同比大幅下降12.87%,价格同比上升3.31%;国有企业出口额3354.27万美元,出口额、出口量、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2.17%、28.85%、8.73%。
  另据统计,我国医用敷料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额3.80亿美元,同比下降10.27%,金额占比70.53%,出口量同比上升9.81%,但是出口价格同比下跌18.29%;加工贸易出口额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8.3%,金额占比23.68%,出口量同比下降28.68%,价格同比上升14.54%。
 
        直面竞争升级 积极应对风险
  医用敷料一直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大宗出口商品。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医用敷料出口竞争激烈,主要特点是出口量以增长为主,亚洲市场尤其明显,但传统出口市场几乎是一致性降价。对全球的出口量同比增加3.01%,而对亚洲的出口量大幅上升51.96%,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量也上升了23.76%。而在前10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中,对意大利的出口量增幅最大(47.45%),随后是日本(21.47%)、韩国(19%)、德国(17.69%),仅对美、英、比利时出口量下降;而出口额普遍下降,对意大利的出口额降幅最大(15.34%),对美国和比利时的出口额降幅为14.68%和12.53%,仅对英国和澳大利亚实现出口额增加(增幅分别为9.15%和3.02%);并且仅对英国实现出口价格上升(14.36%),对意大利、德国、日本的出口价格降幅依次达到42.58%、23.22%、18.18%。
  可以看到,在我国医用敷料出口额继续下降的同时,市场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的淘汰升级正在进行。
  中国医保商会副秘书长蔡天智特别指出,预计未来3~5年,无论国际医用敷料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同行竞争都将有所升级。对此,国内医用敷料企业需要解决好避免产能过剩与保证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面对成本压力,建议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是否需要转移产能,面对境外投资,须以谨慎的态度衡量投入是否有价值,尤其要考虑该国的政治稳定性,做好风险评估。同时,企业须重视创新、放宽视野,向其他相关领域拓展,做到差异化竞争。
 
(摘自中国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