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晶体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目前,国内人工晶体市场中,国内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低端硬性人工晶体市场,而软性人工晶体市场基本被欧美企业占据。
    我国人工晶体企业的三大发展路径主要有外部创新为主、外部创新与内部研发并重及内部研发为主。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国内企业未来有望在各大跨国公司布局较少的三焦点类人工晶体、景深延长类人工晶体等领域实现突破。
 
    人工晶体分为硬性人工晶体与软性人工晶体。软性人工晶体为目前人工晶体市场的主要盈利点,各大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布局。目前,我国人工晶体市场中,国内企业占据绝大部分低端硬性人工晶体市场,而软性人工晶体市场基本被欧美企业占据。
    国内人工晶体市场概况
    人工晶体是经手术植入眼中以代替摘除的自身混浊晶体的精密光学部件,一般分成硬性人工晶体与软性人工晶体两大类。硬性人工晶体较为低端,每片价格在几百元人民币上下浮动;软性人工晶体较为高端,每片价格几千元到几万元人民币不等。目前,软性人工晶体是人工晶体市场的主要盈利点,各大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在软性人工晶体市场布局。
    国内软性人工晶体产品主要包括可调节人工晶体、单/双/三焦点叠加景深延长(EDOF)技术人工晶体和单/双/三焦点叠加抗散光(Tor ic)技术人工晶体(见表),此外,国外公司产品亦有同时叠加抗散光技术和景深延长技术的人工晶体,比如AMO公司(被强生收购)的Techis Symf ony Toric人工晶体。
    各类软性人工晶体中,可调节人工晶体价格最低,无附加技术的单焦点人工晶体价格次低,而附加抗散光技术的三焦点人工晶体价格较为高昂。
 
   国内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国内企业占据我国绝大部分低端硬性人工晶体市场,但软性人工晶体市场各个细分领域主要被欧美企业占据。其中,三焦点人工晶体、三焦点抗散光人工晶体与单焦点景深延长人工晶体是市场壁垒相对较高的三个领域,这三类产品在我国主要以蔡司和强生的产品为主。
 
    三焦点人工晶体和三焦点抗散光人工晶体
    我国市场上的三焦点人工晶体主要为蔡司的AT LISA tr i 839MP型人工晶体,该晶体由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制成,采用非球面结构。
    三焦点抗散光人工晶体可以看作是三焦点人工晶体的升级版。在我国,三焦点抗散光人工晶体产品以蔡司的AT LI SA t r i t or ic 939M/MP型人工晶体为主,该晶体亦是由亲水性丙烯酸酯材料制成,采用非球面结构。
 
    单焦点景深延长人工晶体
    目前,强生的Tecnis Symf ony型人工晶体是我国单焦点景深延长人工晶体市场的唯一产品,该晶体由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制成,采用非球面结构。
    此外,强生研发的多焦点景深延长人工晶体Tecnis Synergy已在海外上市,如果该型号人工晶体进入我国市场,将能填补多焦点景深延长技术在我国人工晶体市场的空白。
    国内企业仅能在软性人工晶体市场的局部领域分得一杯羹。
 
    我国人工晶体企业发展路径
    外部创新为主:瑞霖医药
    瑞霖医药创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深圳,业务范围主要涵盖处方药、医疗器械、消耗品的流通与分销,涉及的治疗领域涵盖眼科、疼痛科、骨科、五官科、消化科等。在人工晶体方面,瑞霖医药侧重于代理日本豪雅的人工晶体产品(以HOYA-PS AF-1、PY-60AD型人工晶体为主)。
 
    外部创新与内部研发并重:昊海生科
    昊海生科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上海,业务范围聚焦于医药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在治疗领域上侧重于骨科、眼科和医疗美容等。在人工晶体方面,昊海生科的策略为外部创新与内部研发并重。昊海生科一方面拥有河南宇宙、珠海艾格、Aar en和Hexavi si on等自主研发生产的品牌;另一方面,昊海生科亦作为分销商销售Ni dek、Lenstec品牌的人工晶体。此外,昊海生科在国内外人工晶体领域的收购、参股频率亦较高(比如投资国外的人工晶体原材料制造商Cont amac)。
 
    内部研发为主:爱博诺德、蕾明视康
    爱博诺德成立于2010年,总部位于北京,聚焦于眼科及相关领域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已有多个系列的眼科高端医疗器械上市,覆盖白内障、青光眼、眼视光等领域。目前,爱博诺德已获批上市的人工晶体产品有5款,其中最主要的产品是单焦点人工晶体普诺明,该型号亦有兼带抗散光功能的升级版产品。
    蕾明视康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人工晶体等眼科医疗器械的科技型企业。蕾明视康现已获批上市的人工晶体产品只有一款,即单焦点人工晶体RS(RisingStar)。
    由此可以看出,国产人工晶体产品以低端硬性人工晶体为主,而软性人工晶体主要为国外公司产品,我国人工晶体市场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国内人工晶体企业发展空间广阔,企业融资活动的顺利与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人工晶体行业的进口替代进程。未来,依赖于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因素的引导与鼓励,国内企业有望在各大跨国公司布局较少的三焦点类人工晶体、景深延长类人工晶体等领域实现突破。
 
(摘自中国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