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敦力支持“携手健康 共筑希望”帕金森患者摄影比赛结果揭晓

 
  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主办,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支持的“携手健康 共筑希望”2010全国帕金森患者摄影征文第一阶段比赛结果在沪揭晓。受益于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的帕金森获奖患者吕海沐不仅参观上海世博会,并亲临现场,分享了他与帕金森病魔抗争的历程,以及创新的医疗技术带给他的新生活。同时,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参与活动帕金森患者的乐观精神,并倡导帕金森患者积极乐观、开展系统治疗,早日摆脱疾病困扰,回归社会。
 
  现代医疗科技,让帕金森患者圆梦世博
  “到上海看世博是我的梦想,没想到作为严重的帕金森病人我能实现这个梦想”。这是帕金森患者吕海沐在“帕金森患者看世界”摄影征文发布会上的第一句话。
  来自广东的吕海沐,一直热爱并从事着与军旅相关的新闻及文化工作。他爱好诗歌、散文;优秀的作品、诗集曾多次被报刊等发表、收录。然而,帕金森病魔却不得不让他停下创作的脚步。98年,他被确诊为帕金森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加重,吕海沐的生活已经无法自理。
  幸运地是吕海沐有机会了解到脑深部电刺激这一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广州中山一院神经内外科医师的协调配合下,他于2007年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植入脑起搏器后,我的病情趋于稳定,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行动自由了才能做到身心自由。退休后我担任了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诗学会会长和散文诗人报主编;我还用半年时间整理了自己的作品并编成文集;同时,我每天坚持散步,还爬山逛公园。湖光山色、野鹤闲云,尽情地放飞心灵的彩翼,这一切不能不归于小小的脑起搏器所起的作用。这是现代科技成果给人类带来的福音,我们有什么缘故不好好利用它呢!”吕海沐这样说道。
  来自广东中山一院神经内科的陈玲教授说,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目前所谈及的手术治疗主要是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它通过植入体内的脑深部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控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神经电活动,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使患者恢复原有活动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孙伯明教授表示,脑深部电刺激疗法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在我国也不断开展。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两千三百余名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的治疗。国际研究资料证实,脑深部电刺激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还能减少药物治疗引起的副作用,解决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剂末运动不能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系统治疗、乐观面对,专家呼吁共筑帕金森患者的希望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帕金森病患病人数也随人口比例而呈迅速上升的趋势。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据此估计,目前全国患病总人数已达200万。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长陈生弟教授说,了解帕金森病的常识,普及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非常必要。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病,一旦发病,其症状将会伴随患者一生,立足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除了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和接受DBS手术,还需要辅助一些康复或心理治疗,这需要依靠全方位的合作。此次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举办的初宗就是要鼓励帕金森患者乐观面对疾病,倡导医务人员、家属、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爱帮助帕金森患者。
  来自北京宣武医院的宣叶菁医生表示,医生、家属和社会在共同努力为帕金森病人创造康复的平台。例如,北京成立了帕金森病友俱乐部。俱乐部的很多病人也参加了本次“携手健康 共筑希望”征文摄影比赛,通过作品展示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帕金森病人能够加入未来几个月的总决赛,也期待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帕金森病人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关爱!”
 
(摘自科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