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磁共振全球盛会ISMRM:深度剖析磁共振“价值”
近日,全球最具规模与影响力的磁共振学会ISMRM(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于法国巴黎隆重举办,来自全球磁共振学术领域顶的专家齐聚一堂,分享该领域最新技术动向与突破。联影作为ISMRM唯一的中国企业会员,多年支持ISMRM并受邀赴会。
此次大会上,联影不仅重磅推出系列技术,更首次向世界展示与中国多家医院多项产学研医合作成果,共有13篇科研成果文章入选本届大会。
联影联席总裁张强表示,“磁共振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更快捷实用、更安静、更丰富临床信息、更高场强系统,因此联影全力攻关磁共振成像加速技术、更高场强磁共振等磁共振最新技术,并将医疗信息化和医疗人工智能赋能磁共振,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更快速
大会上,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的Jaeseok Park教授小组成员发表一次扫描多对比度成像技术的演讲。这是由联影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深入合作,首次将光梭成像技术与多对比度信息共享技术结合而成的快速扫描技术。该项目自2017年1月起开展,依托联影的磁共振平台优势,结合韩国成均馆大学身后的技术科研能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丰富的临床科研经验。
这一技术可在静态成像领域可实现高达10倍的业界最快采集加速,5分钟即可完成全颅4个对比度的3D扫描。
以头颅扫描为例,传统头颅扫描往往采取二维扫描模式,因层间隔的存在,隐匿其中的细微病灶往往无法被精准捕捉,易造成漏诊。3D扫描模式虽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一次扫描往往超过40分钟,因时间过长多不被临床采用。此外,以往因扫描时对各对比度分别进行采集,无法做到对同一病灶位置及形态进行零误差对比。
而如今,一次扫描多对比度成像采用微米级等体素3D扫描模式,利用信息共享技术,在不同对比度成像时随机获取少量受检者脑部信息,共享多对比度扫描信息,精准快速地完成受检者脑部成像,5分钟内便可完成全颅3D扫描。并且可以一次扫描可获取T1、T2、FLAIR、DIR 等不同对比度成像,保证多序列扫描位置一致性,实现零误差对比。
韩国成均馆大学Jaeseok Park 教授介绍:“扫描速度与图像分辨率在磁共振扫描中往往难以兼得,我们与联影共同开发的一次扫描多对比度成像技术,利用信息共享技术,可实现快速、3D、高分辨成像,为精准定性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基于此特点,该技术在疾病精细诊断、人脑认知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为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提供标准化操作基础。未来还将基于它强大的科研平台,展开更多未知领域的探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娄昕教授介绍,一次扫描多对比度成像技术对多种疾病,尤其是多发性硬化症这种散在、多发、斑片状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会损害患者脊髓、大脑以及视神经的慢性罕见疾病,它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以多发病灶、慢性、复发病程为特点,需要周期性对病情进行监测,但因静止期与复发期病灶状态不同,传统二维扫描因每次扫描位置不同无法对同一位置病灶进行精准比较。
“这一技术可实现3D全颅高分辨率成像,能够捕捉任意位置的微米级病灶,实现精细诊断及疗效评估。此外,也可在无创状态下为其提供疾病生理变化的影像学依据,推动疾病的定性诊断、病情进展监测和疗效评估。”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娄昕教授指出。
更易用
联影磁共振高级研发科学家刘琦在心脏功能与心肌灌注(Cardiac Function & Myocardial Perfusion)分会场上,发表了在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上的重要突破。
磁共振电影成像技术因可完整监测心脏从收缩到舒张的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心肌变化,对心肌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而过去由于扫描过程繁琐、扫描速度慢,患者体位无法长时间保持静止,加之心脏复杂的运动模式导致伪影问题。同时,由于某些心脏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心律不齐等症状,导致图像采集过程中容易生成干扰图像,误导医生诊断。
联影通过创新性的径向采集回波共享技术,实现了图像噪声和图像伪影的极大降低,并且该技术具有的回顾性信息自动剔除算法能够实现心律不齐的自动去除,可将图像表观信噪比提升3倍以上。
目前这一技术已率先在中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联影3.0T磁共振上试用,影像科主任徐海波介绍,“以心脏功能成像为例,联影独有的全新磁共振径向心脏电影成像技术继承了对运动不敏感的优势,大幅提升了图像质量,可在高分辨率下动态清晰呈现心肌运动,助力医生定性、精准测量心脏功能参数。”
更多信息
去年ISMRM上,联影重磅发布了光梭成像技术:它以压缩感知为核心,融合主流磁共振成像加速技术,可实现最高16倍采集加速。一年来,联影与多所医院以这一技术为平台深入合作,衍生了多个临床和科研的具体应用,涵盖体部、神经系统和骨关节等领域。
体部应用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光梭成像技术可实现16倍动态采集加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即可获得多期图像,能够清晰看到组织信号连续动态变化,呈现“极速肝电影成像”,精准捕获肝脏动态影像的每一瞬间,实时、全方位锁定病灶。
骨关节应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于光梭成像技术,以0.5x0.5x0.5mm³等体素甚至更小的立方体为扫描单位,实现零层间隔,同时极大加快了临床工作流,将骨关节扫描速度提升5-6倍,相同扫描时间内,可获得分辨率更高、体素更小的精细图像,为医生更精准诊断提供依据。
ISMRM大会同期,联影还举办了“联影之夜”,与200余位海内外学者交流磁共振领域现状与联影的发展情况。
联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敏表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全球磁共振临床应用及研究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的磁共振行业亦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七年来,联影先后成功研发并推出一系列真正代表行业前沿技术水准的新产品、新应用,并借助医疗信息化和医疗人工智能促进医疗资源的进一步普及。目前,联影在积极布局全球市场,希望更多的顶级人才能够加入联影,共同促进磁共振价值的最大化,造福更多更广人群,推动全球大健康的发展!
(摘自联影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