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令成 陈佳怡,北京医装数胜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用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能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通常由一个圆形光学部和周边的支撑襻组成,具有重量轻、光学性能高、无抗原性、无致炎性、无致癌性、可生物降解等特性。目前,摘除混浊的天然晶状体,并植入透明的人工晶状体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白内障患者数量逐渐增长。2024年,我国白内障患者数量超1.47亿例,同比增长3%;白内障手术量约460.9万例,同比增长8.1%。白内障手术量的增长直接驱动了人工晶状体市场需求的增加。同时,随着公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集中带量采购推动治疗成本进一步降低等,白内障手术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进而推动人工晶状体市场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
市场规模增长 品牌积极创新
近年来,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虽然受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影响,人工晶状体的利润空间收窄,但销量仍在增长。以2024年为例,按终端采购市场统计,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2%。在细分市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仍为主流,约占整体市场的53%;其次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约占35%;景深延长人工晶状体约占12%。
在国产化方面,2024年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国产化率约为23%,国产品牌爱博医疗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三位,销售额达3.94亿元;进口品牌蔡司、强生的市场占有率分列第一位和第二位,销售额分别为8.41亿元、7.43亿元。在细分市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国产化率最高,为32%,其中国产品牌爱博医疗的优势最为显著,占据18.26%的市场份额;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市场国产化率为17%,进口品牌蔡司优势突出,占据49.78%的市场份额;景深延长人工晶状体市场在2024年被进口品牌强生、爱尔康垄断,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1.67%和18.33%。(详见图1)
多重因素利好 国产品牌突围
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着力加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下延。在白内障防治方面,《规划》要求,进一步提升白内障复明能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简称CSR)达到3500以上,并且不断提高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根据医装数胜统计,2024年全国CSR约为3273。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有望完成CSR目标。《规划》的发布实施,为人工晶状体市场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
除顶层规划积极推动外,集采政策也为国产人工晶状体产品入院带来更多机会。
2023年9月14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正式启动。此次国采结果显示,人工晶状体类耗材中选产品平均降价60%,不仅大幅降低了白内障患者手术费用,也为国产人工晶状体品牌带来了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国内民营眼科医院的迅速发展,也为国产人工晶状体品牌发展提供了助力。
数据显示,眼科专科医院中民营医院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民营医院白内障手术量占比接近三成,较2022年明显提升,增长了2.65个百分点。2022—2024年,国内头部民营眼科医院集团白内障项目营收显著增长。其中,爱尔眼科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27.6%,华厦眼科CAGR为7.82%,普瑞眼科CAGR为52.09%。民营医院手术量和白内障项目营收的增长为国产人工晶状体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发展现状来看,高端人工晶状体有望成为国产品牌市场突围的重要突破口。
长期以来,国内高端人工晶状体市场几乎被进口品牌垄断,但近几年已有国产品牌陆续杀出重围:2022年10月,爱博医疗的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获批上市;2024年9月,蕾明视康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获批上市;今年1月,世纪康泰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获批上市……国产高端人工晶状体产品已逐渐能与进口产品媲美,但国产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与进口品牌尚存差距。企业还需要制定长期的品牌建设战略,以提升品牌影响力。
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整合规范眼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明确设立人工晶状体植入费。规范化、标准化的价格项目体系,将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弥补眼科诊疗方面的不足和短板,为优化眼科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我国眼科诊疗整体水平,进而推动人工晶状体行业发展。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