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
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把外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
由于外套管采用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柔性材料,因此可以在不损伤血管壁的前提下,在人体内部和外部之间形成暂时的通路,方便护士进行输液、输血,降低了传统静脉注射的穿刺风险性,也为患者避免了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
基本组成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主要有普通型和Y型两种。
留置针导管材料多采用聚四氟乙烯。该材料有生物相容性好、摩擦系数低等优点。连接管(延长管)多采用PU(不含DEHP塑化剂)或PVC。针芯部分采用不锈钢材质。
不同型号规格的静脉留置针流速范围不同,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范围。
使用方法
●准备用物
留置针、5ml注射器、止血带、透明敷贴、输液器、消毒用品等。在操作前,操作人员应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以防止外源性污染,减少操作中的感染率。
●穿刺方法
穿刺部位一般选用患者的手足部浅静脉,穿刺同静脉输液。
操作者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高度再沿血管前行2mm,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以免刺破血管,再一手固定针芯手柄,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将外套沿血管走向缓慢向前推进至根部,再拔出针芯(松开止血带),针眼外以无菌透明敷贴粘盖。
●封管技术
输完液后应立即进行封管,一般有两种方法:肝素钠溶液封管法、生理盐水注射液封管法。
肝素钠溶液封管法副作用较大,可引起短暂性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严重高血压患者及孕产妇不宜使用。
生理盐水封管法免去了加药过程,可减少感染。同时,生理盐水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可减少并发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
在无静脉炎发生时,常规留置时间为5~7天。留置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而导致留置针失败。
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出现导管与针芯紧密贴合在一起的情况时,可在使用前转动针芯,以便送管和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输液过程中导管阻塞是一个困扰护士和患者的常见问题。导管阻塞的原因较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或导管冲洗不彻底,管液种类、推注速度选择不当,以及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有关。使用时注意以上几点,可避免导管阻塞。
为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注意各个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从远端静脉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另外,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也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概率。
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缩短留置时间均可有效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
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应尽量避免大幅度运动,烦躁患者应尽量制动。
技术要点
依据YY/T 1282—2022要求,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技术要求主要包括微粒污染、连接牢固度、流量、泄漏、针尖、还原物质、金属离子、酸碱度、紫外吸光度、蒸发残渣、无菌、细菌内毒素、包装等。
(未完待续)
(摘自中国医药报)